对外投资逆势增长,全球化变局中“走出去”仍在加速|聚焦2023服贸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当前,走出去全球格局复杂多变,对外国际经贸形势正面临新变局,投资地缘政治两极化风险增加;疫后全球经济信心尚未企稳,逆势全球通胀压力仍较大,增长强美元或诱发新兴市场债务风险,宏观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但在这种背景下,高质量“走出去”成为中国实现高水平发展、推动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2023年服贸会上,德勤中国首次发布由德勤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撰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纪元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从战略、财税、运营、人才管理、数字化管理等多个维度来帮助企业评估、完善并提升其跨国经营发展管理能力,为中国企业踏上全球化2.0新征程增添动力。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值此推出《白皮书》恰逢其时,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走向长期化、全面化、深度化,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努力构建新的更加全面的能力,提高中国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力、韧性,是在新的全球化变局中创造和把握新机遇的关键。”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主管合伙人金凌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金凌云看来,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国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全球化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从战略上支持和鼓励的方向。而中国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力、韧性的提高,则是其在无论怎样变化的全球化年代都能把握和创造新机遇的关键所在。
对外投资逆势增长
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新的使命和课题。
联合国贸发会议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显示,2022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2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2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地缘局势紧张、通胀居高不下、多国上调利率以及能源、食品与金属价格高企等因素,将对2023年的全球贸易构成不利影响。根据世贸组织(WTO)估计,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可能仅增长1.7%,低于2022年的2.7%,也低于过去12年的平均增长率2.6%。
从整个增长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其中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2%,在大国经济体中仍居前列。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仍在持续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6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4.8%)。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总额的18.6%。
1—6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新签合同额655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77.2亿元人民币,新签合同额3301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6.7%和50.3%。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录得两位数,工程类企业积极加大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也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投资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为扩大多元化贸易开辟新的空间。从趋势看,我国对外交流交往提速,对外投资合作的形势还将稳中有升,继续呈现出平稳发展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德勤中国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从制造到研发、营销、品牌、投资、并购、本地化生产与经营等,也在不断拓宽走出去的边界,提升走出去的层次——从加工贸易到资本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服务出海,从廉价产品出海到品质出海、高附加值产品和智能化产品出海,从硬件出海到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直播APP等服务出海,从发达市场到“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等等。可以看到,在不少新行业,中国已经在全方位地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产业能力,尤其是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汽车、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走出去”仍在加速
不过,《白皮书》也显示,中国企业在“新航海时代”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既包括大国博弈、新兴经济体的政策波动、地缘政治纷争,也包括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制裁与反制、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审查与交易审批,还包括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与运输价格的变化,以及本地化运营管理所涉及的所在国的政策与法律、投资与税收、文化差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问题。随着各国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力度的提高,安全合规的要求也在提高。
因此,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新纪元需要新视野,需要努力构建新的更加全面的能力。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研究和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出海企业,包括并购“逆袭”企业、通过并购延展技术树和产业链的企业、极致出口成品类全球冠军、国产化替代从中国走向世界及周全的基建出海企业。出海模式因行业、目的地、企业阶段等而不同,但是也有一些共性挑战。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在产品和技术水平上至少已经不输传统发达国家全球化企业,然而在品牌影响力上却不相匹配。对于风险的管控、影响力提升、市场拓展等等,都离不开管理能力作为支撑。
当前,中国企业凭借能力与创新正在全球市场发挥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角色。
“面向未来,相信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全球化之路。德勤全球中国服务部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推动中国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价值共享、共同繁荣。让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金凌云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世界遗产)
-
果煤价存小大跌预期,下贵电厂补库推运节奏放缓,且将部份需供转至进心煤上,导致新删货盘削减,运价上涨两天后隐现小大幅上涨。但市场其真不是皆是利空新闻,北边小大规模超下温天气延绝,月尾前,我国江苏、浙江、 ...[详细]
-
摘要:2月23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研讨部研讨员刘兴国告知《华夏时报》记者,2021年,将成为国有企业立异开展极为要害的一年,立异投入可能会迎来一个更快速的增加。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 ...[详细]
-
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重磅出炉:江浙鲁百强县共削减7席,长沙县入围前十
摘要:研讨结果显现,2020年全国归纳竞赛力百强县市)散布在17省市),苏浙鲁三省百强县市)数目算计57席。浙江逾越江苏,百强县市)数目居第一位,到达24席,比上年添加3席,而江苏百强县市)有23席, ...[详细]
-
“碳达峰 碳中和”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主张将内控时刻提早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近来表明,作为全球可再生动力制作和使用榜首大国,我国加速碳中和进程,将进一步推动疫下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 ...[详细]
-
(一)本周市场情景综述产天市场本周走势偏偏强,前期跌幅较小大的陕西下卡煤本周小大幅反弹,内受、山西价钱小幅上涨。少数小大矿保少协战外部提供,市场煤收卖有限,化工等非电用户按需推销,产天收运贯勾通接下位 ...[详细]
-
“重载之王”大秦铁路半年考:营收净利双降 完结全年方针面对较大压力
摘要:“商场长时间将大秦线运量与电煤需求周期相关,但电煤需求仅带来大秦线运量的短期动摇,大秦线‘三层安全垫’仍在,煤源结构调整、运送结构变革叠加大秦线低成本优势保证长时间运量需求脱离电煤周期,将坚持高 ...[详细]
-
摘要:在林书来看来,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疫情影响了全球交易正常来往,估计疫情得到操控后,国内一箱难求的状况将逐步消失。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导 ...[详细]
-
单月销售额同比上涨16% 近三年成色最好的楼市“金九”呼之欲出
摘要:张大伟以为,这些方针按捺了商场过热,但调控的力度一般,没有显着影响商场出售,仍然坚持全体商场的平稳开展。不过,他以为房地产调控最宽松的2020年上半年现已曩昔了,尽管各地收紧的调控方针尽管力度不 ...[详细]
-
据内受古能源局新闻,为贯彻降真党中间、国务院闭于煤冰保供稳价工做抉择妄想布置,针对于远一段时期电力企业推销电煤热值、硫分等煤量目的降降情景,为实用尺度其真晃动电煤量量,停止到厂电煤量量下滑趋向,保障电 ...[详细]
-
“碳达峰 碳中和”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主张将内控时刻提早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近来表明,作为全球可再生动力制作和使用榜首大国,我国加速碳中和进程,将进一步推动疫下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 ...[详细]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品牌影响力报告为城市文旅发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
- 老年医疗护理试点来了:北京等15地试水,部分医院将转型护理院
- 六部门发文促RCEP高质量实施!连续5年缩短负面清单,开放步伐再扩大
- 开年CPI跌破“1”!猪肉价格同比跌4成!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两大千亿龙头合作了!”猪王”“肉王”抱团取暖,牧原股份市值重回3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