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再提房地产“因城施策”,四大一线城市均已表态,谁来“打个样”?
摘要:不过截至发稿前,因城施策目前仍然未有一线城市正式公布“因城施策”的国常具体措施,谁来为一线楼市政策调整“打个样”仍然是提房个未知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过去的一周,是国常房地产市场风云激荡的一周。从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提房重大变化”,到住建部提出进一步落实“认房不用认贷”,地产大线打再到北京、城市深圳等一线城市纷纷表态正在同相关部门抓紧贯彻落实,均已随着政策风向的表态变化,一时间期盼救市“大招”的因城施策情绪在市场间暗流涌动。 政策的暖风仍然在吹。7月31日晚,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这是继政治局会议提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后,时隔一周“因城施策”再次在高层会议上被提及。其间,最受外界关注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全部公开表态正在研究出台政策。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常会再次提及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其实也是对各地近期出台政策的鞭策,8月份或会出现比较密集的政策出台现象。近期各地存在一种顾虑,即认为政策出台很容易引起房价炒作。实际上此次会议已经明确要基于需求和城市情况推出政策,本身也要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因城施策”有何不同? “因城施策”是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控工具箱中常常被提到的一条,但此时提出却有不同的内涵。一周前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房地产供需、居民预期和行为、开发商的行为等等,都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这些改变突出表现在,居民按揭买房的积极性下降,对利率、货币宽松等金融政策的弹性下降,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发生改变,持有房产的意愿下降,房屋的流通速度明显下降,银行按揭贷款余额第一次减少,资金流向地产的时代结束,开发商大规模储备地块的时代结束等等。“这都是过去没有的现象,而且是趋势性的现象,预示着房地产可能永久性地告别了大范围过热的走势。” 尤其是,在年初“小阳春”后,6、7两个月楼市出现了明显的“倒春寒”。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单看6月,两个数据全面下调,销售面积单月同比下调幅度高达13.7%,销售额也下调了4.5%。 也是因此,在“因城施策”的出发点从房地产市场“防过热”转变为“防过冷”之后,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也亟待优化。严跃进指出,最新的表述明确了“不同需求”“不同城市”,比起此前单独的“因城施策”表述,强调了制定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要求各地积极出台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城市情况的政策,兼顾短期提振市场、中长期谋划新发展模式的改革之路。 一线楼市,谁来“打个样”? 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四大一线城市均公开表态,称正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住建部企业座谈会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过仔细分析各地政策发布的契机和内容,仍然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此前房地产宽松政策出台后,楼市调控最为严格的北京往往是“压轴”位置出场的,而此次最先提出响应的反而是北京,于29日晚公开表态。随后一天,“先行示范区”深圳也发布了相似的政策,而广州则未通过官方渠道发声,而是在媒体采访中透露了相关消息。最后,上海也在7月31日公布,近期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和学习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近期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不过同时还研究部署了下阶段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等民心实事工程。 不过截至发稿前,目前仍然未有一线城市正式公布“因城施策”的具体措施,谁来为一线楼市政策调整“打个样”仍然是个未知数。严跃进指出,在一线城市购房政策放松的讨论中,也会听到一些质疑声音,如“放松了是否又会炒起来”。此次国务院会议继续关注了房地产,恰是说明对房地产方面的支持将是全面和大力度的。一线城市情况复杂,有非常明显的结构差异问题,可以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物业、不同时段、不同群体做出细化。各地近期要深入学习和吸收此类政策,主动发力,积极作为,要让购房者少等待,真正制定出务实有效落地快的政策内容。 “抓紧时间上车,等大家都发现了就晚了!”在28日住建部召开企业座谈会的新闻发布后,《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一位好几个星期没有在朋友圈发布房屋销售信息的中介转发了这条官方消息,并配以上述文字。一位三年前曾看过北京二手房的工薪族也告诉记者,她收到了中介的电话,询问是否仍有意向买房。 而在研究机构的数据中,7月的前20个交易日里,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7%,其中42个城市交易行情有环比下降态势,处于罕见的历史低位,如不加以解决,将会带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2024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门票开启预售
- 定州:排除各类隐患 保障管网安全
- 定州:“一盔一带”守护安全
- 今明两天厦门最高温19℃
- 团市委组织志愿者开展植树活动
- 【身边的榜样】定州市第三中学:让雷锋精神在校园熠熠生辉
- 清明祭扫 厦门公交提供临时定制专线
- 厦门:全省率先 生育津贴“免申即办”
- 定州2家企业商标荣获“河北省著名品牌”
- 厦门引聘高层次人才 平均年薪50万元
- 定州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 厦门同安区上榜“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
- 河北定州中学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 定州市加大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问题整治力度
- 最高资助50万元 在厦留学人员可申请扶持资金
- 近23万户厦门人家获超千亿元公积金贷款
- 厦门海关发布2023年进口消费品检验十大案例
- 厦门:倍增计划企业最高奖励1500万元
- 中方呼吁乌克兰危机有关各方加大停火止战外交努力
- 厦门前埔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
- 定州市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 厦门:居民医保新一轮集中扣费3月底截止
- 厦门2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厦门首次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等级认定
- 全国第3!GCP权威榜单公布,厦门眼科中心连续多年领跑!
- 厦门:清明集中祭扫开始临时专线开通
- 中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教育超级计算平台升级上线
- 深化“检税企”共建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2023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5240件
- 厦门三企业入围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美官员称考虑放宽公民赴华旅行提醒 中方:望尽快撤销不实提醒
- 【学雷锋 见行动】满城“志愿红” 绽放“文明花” ——定州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定州大辛庄镇土良小学开展“爱耳日”主题活动
- 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定州工厂 以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 邮政农村投递频次 厦门位居全省第一
- 定州不动产登记、交易实现全流程网办
- 厦门举行首次“人工智能训练师”考试
- 去年厦门报销学生儿童医疗费8.24亿元
- 长安客车举办了第二届“知识成就未来、拼搏铸就发展”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活动
- 透视2024年首季中国经济
- 定州西城区街道:智能充电桩“上岗” 安全便捷又放心
- 厦门岛外最大的淡水湿地公园投入试运营
- 上门义诊暖人心 情系军休护健康
- 厦门思明将打造全省首个游戏产业园
- 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国家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 厦门:陆海一体化治理打造“高颜值”海洋生态
- 今日起厦门气温逐日回升 最高温30℃左右
- 巾帼展风采 翰墨绽芳华
- 省体育器材产业科技特派团到定州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 定州:省第七届园博会主展馆主体完工
- 定州市开展“服务进社区志愿暖人心”实践活动
- 厦门打造“e鹭办” 帮代办服务品牌
- 今起三天厦门气温较低 周末直冲29℃
- 定州市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活动
- 创新驱动 制造精品
- 厦门:医保台胞服务站 落户9家医疗机构
- 定州:助力春管保丰收 农技培训进麦田
- 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 太空种子结硕果 我国航天育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 长安客车上半年销售汽车近五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