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谱网 > 科学实验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新闻谱网2025-05-29 05:10:42【科学实验】7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不断加速融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为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重要的“中国作用”。
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现在谈到全球供应链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和脱钩、去风险和经济安全保障相关。但对企业来说,合作共赢才是最想要的,链博会正是搭建了这么一个合作平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化”成为首届链博会一大亮点,此次展会国际参展商占比达26%,其中,来自美国、欧洲的企业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36%,数量超预期。
“中国在全球制造和供应链体系中举足轻重。首届链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互利共赢的决心。”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推动供应链再全球化
开幕式上,李强就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出四点倡议。
一方面,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不随意干涉市场行为。中国将持续为世界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稳定的中国供给。
同时,共同构筑畅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加强全球互联互通,让要素更加便捷循环、有效配置。中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创新合作。此外,共同构筑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同时努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将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参与绿色发展领域国际合作。
不仅如此,还应共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各国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共享红利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将积极推进同各国的产业、产能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希望各国企业家为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健运行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将为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多便利、更好保障。
李强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就普遍受益;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受到阻碍、停滞不前时,世界各国就普遍受损。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此次有来自全球产业链上的515家中外企业,在这里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以实际行动释放共谋发展的强烈信号。
“首届链博会举办恰逢其时。”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表示。当前,供应链所面临的冲击需要用全球贸易的国际化来中和,尤其是加强贸易链、供应链的国际化,让所有环节发挥最大作用。
在张燕生看来,整合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助力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开展合作、便于企业找到自己在供应链上最对口的合作伙伴,正是链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举办此次展会的初衷。
链博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也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建议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全球供应链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供应链开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让供应链变成“共赢链”
当今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并进,而不是单打独斗。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动荡的局势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
部分行业和地区采取了供应链“回流”,或导致其失去专业化、规模化以及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加强合作,是建设稳定健康且有韧性的供应链的必然选择。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全球有2/3的贸易是和供应链直接相关的,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全球供应链参与的程度每提高1%,将使全球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1%以上。
“首届链博会顺应了国际工商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迫切愿望,也必将为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的动力和韧性。”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王廷科表示。
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在本届链博会上,多家跨国企业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果,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已成多数跨国企业的共识。
“当前,中国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在链博会上,多家外资企业表示。而汇丰银行11月初进行的一项调查称,45%的受访企业计划明年扩大在中国的供应链。
GE医疗全球副总裁、全球首席供应链运营官和客户服务业务总裁史达健在链博会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拥有完整、稳定且弹性的供应链产业链,受益于此,GE在中国布局了7家制造厂,还有两家工厂正在建设当中。当前,GE医疗与全球1000多个伙伴合作共同创建了生态系统,提供高端医疗设备生产,不仅为中国的医疗行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创新的同时,为医疗技术行业加强全球供应链发挥力量。
中国贸促会展览部部长邬胜荣表示,今年以来,中国贸促会接待上百位跨国公司高管访华,大家普遍表示看好中国市场,相关企业将加大在华投资。这说明中国市场对外资繁荣“磁吸力”不断增强。
在张燕生看来,链博会实际上是中国给全球提供定心丸。未来,中国的供应链将向拉丁美洲、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建立更加适宜的商业和投资环境,为各方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凝聚合力,共促发展。供应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并逐步向开放、共享、多元、包容的生态化供应链方向不断演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58633)
上一篇: 冀中能源邯矿总体云驾岭矿纪委睁开“纪委布告下下层”行动
下一篇: 夏日煤价反弹的希看或者已经破灭!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算法严监管”时代来临:四部委新规剑指平台“大数据杀熟、二选一”
- 人民币“避风港”特征凸显!汇率创46个月新高,外贸企业利润承压
- 十八连丰!全国粮产连续7年超1.3万亿斤,玉米增产占全国总量近九成
- 连续3个月提及融资担保,国资委对央企划定红线:总担保规模不超集团总资产的40%
- “钢铁每吨生产成本涨了130元!”10月PPI创年内新高,何时会下降?
- 订单多起来了!2月PMI超预期,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
- 我国县域经济哪家强?“千亿俱乐部”增至38个,昆山江阴突破4000亿
- 反垄断加码!国家反垄断局新设三个司,打破超级平台垄断势在必行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发布!苏浙鲁三省包揽60席
- 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超7000亿元
- 六部门发文促RCEP高质量实施!连续5年缩短负面清单,开放步伐再扩大
- 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交卷:累计成交额超70亿元,苏州查处首例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案
-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 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发布!17省入围,粤苏渝占近半壁
- 又多“一道红线”!国资委发文严控央企担保,这三种情况严禁
-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 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 帮助农民富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王填:加强“村企”合作,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源
- 最全!全国400样本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发布!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
-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加大打击,明确法律界定
- 15省公布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明年有望实现“18连涨”
- 年内行业融资超200亿,“十四五”机器人将驶入“高端化车道”
- 明年1月1日北京医保定点扩增,养老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等将纳入
- 2022第一宗央企重组落定:中国电建和电建集团资产置换,逾270亿地产板块被剥离
- 水皮:【谈股论金】回马枪
- 旺季不旺!养猪企业整体销量价升量减,未来猪价还会再涨吗?
- 1月猪肉价格下降逾40%,龙头猪企趁机扩产抢占市场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超1.2亿吨,成交额破50亿
- 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哪些地区最具投资潜力?
-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变局:聚焦特殊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 政策加码提振环保板块,龙头股伟明环保股价连创新高「环保周评榜」
- 安徽为何新增这家国企?两大央企增资,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来了!
-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支持辽宁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 对拒收现金说“不”!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议这样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和金融稳定
-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 工业“碳达峰”目标来了!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 “猪王”温氏股份去年巨亏超130亿!养鸡挣的钱填不上养猪亏的窟窿
- 人人争当“卖碳翁”!上海将建区域性个人碳账户,碳普惠减排量对接碳市场
- 猪周期见底?猪价攀上18元大关,生猪养殖进入盈利通道
- 2021年央企成绩单公布:全年营收36.3万亿创历史最佳,国企改革70%目标顺利完成
- 外贸高增长下的AB面:规模再上新台阶,稳外贸任重道远「问计2022」
- 俄乌冲突下中乌贸易几近停摆,或致玉米价格上涨,警惕猪价被推涨
- 环保龙头走势疲软:浙富控股受累“妖镍”跌幅逾8%,*ST美尚创历史新低「环保周评榜」
- 2021城市竞争力榜单来了:“东降中升”,合肥、南昌领跑中部城市群
- 前三季度营收大增233.72%,但净利润逐季下滑,北清环能称未来碳减排指标增量可观
- 开年CPI跌破“1”!猪肉价格同比跌4成!
-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布局,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 柴油供应偏紧得到缓解!中石化11月加大供应,预计供应量较前8月增长近50%
- 钢铁行业如何在“三重阻碍”下实现低碳转型?民进中央建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傅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
- 龙口:宜居宜游促振兴,美丽乡村再升级
- “十四五”节能减排划定目标:单位能耗5年下降13.5%,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猪茅"牧原股份去年净利预降超70%,股价却不降反升,进场的17万股民抄到底了吗?
- 盛剑环境前三季度净利大增76%:成本上升毛利下降,费用“压缩”效果显著
- 最新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河南省七地上榜
- 物流央企“巨无霸”来了:整合全国海陆空资源,重塑国内物流格局
- 哈尔滨“战风雪”:多条高速封闭,列车晚点,菜价基本平稳
- 供暖季来临,大气污染治理如何攻坚?生态环境部:重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淡季不淡! 纺织行业掀起订单热,可持续制造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家禽行业疲软,饲料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圣农发展净利下降79.6%
- 猪企的2021年:股价深蹲后触底反弹,下行周期下面临资金考验
- 从“零的突破”到领跑奖牌榜,冬残奥上的中国速度
- 工业增长搅动三季度地方GDP排名:江苏逼近广东,湖北增速稳居第一
- “中段走廊将成为中欧贸易的关键路线”——专访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卡岚第亚
- “猪茅”牧原股份没钱了?32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澄清后再申请700亿授信
- 周内环保龙头普遍下行,盈峰环境深耕新能源领域,江南水务领涨水务个股「环保周评榜」
- 固废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三聚环保领衔,环保板块强势跑赢大盘「环保周评榜」
- 央企搬迁进行中:总部将向新区疏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成这两类央企聚集地
- 增长8%?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即,专家预测GDP总值或达110万亿
- 环保企业业绩整体转好,启迪环境被疑财务造假评级再下调「环保周评榜」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品牌影响力报告为城市文旅发展、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
-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作用,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航运政策创新
- 环评“放管服”改革成效卓著:涉及总投资近14万亿,“两高”相关投资额同比下降三成
-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粮食生产,扩种大豆迫在眉睫
- 拥抱“元宇宙”,潮玩还可以这么玩!
- 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强长三角占9席,昆山连续7年位列第一
- 金龙鱼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 中央厨房业务有望成为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