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1 15:41:46 来源:新闻谱网 作者:明星八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时至年末,在国外经济动荡的预期月新业背景下,我国经济亮点仍存。高月
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制造受部分基础原材料行业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生产释放什信2023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经营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活动号
不过,从重点行业看,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继续保持扩张;从生产端看,1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录得55.90,较前值上行0.10个百分点,创2023年3月以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表示,12月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连续7个月保持扩张。
“11月以来,广义财政支出提速、前两批增发国债项目清单落地、地产‘三大工程’加速布局,建筑业景气率先迎来改善,未来或逐步向上游制造传导。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产业升级的政策思路下,高技术、装备制造等新动能增长势头较好。综合来看,稳增长及产业支持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撑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不必对经济前景过于悲观。”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亮点仍存
从数据来看,12月,新动能继续增长。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继续保持扩张。
“市场预期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从行业看,受元旦、春节临近带动,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消费品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信心较强。”赵庆河表示。
生产方面,生产指数较11月下行0.50个百分点,但是依旧位于荣枯线之上。从行业看,木材加工及家具、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4.0%,相关行业生产增长较快。
从新订单来看,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相关行业市场需求保持扩张。
“从需求端看,12月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分别录得48.70、45.80、44.50,分别较前值上行-0.70、-0.50、0.10个百分点;从生产端看,12月生产指数录得50.20,较前值下行0.50个百分点。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的背景下,预计1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的绝对读数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在2022年12月低基数的作用下,2023年1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可能不会太差。”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表示。
从大中小型企业看,12月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均较11月下行,其中,大型企业录得50.0,踩线荣枯线。
从价格端看,1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分别录得51.50、47.70,分别较前值上行0.80、-0.50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在荣枯线上继续上行,而出厂价格仍在荣枯线下,预计12月PPI当月不会大幅上行。
明年稳增长政策或将前置发力
赵庆河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今年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收缩,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48.2%和44.2%。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不过,我国PMI仍保持一定增长趋势。
非制造业PMI回升,12月,非制造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47.5%。
其中,建筑业PMI显著扩张,服务业走平。12月,建筑业景气明显回升、PMI上行1.9个百分点至56.9%。建筑业PMI受新订单贡献较大、指数较11月显著回升2个百分点至50.6%,从业人员指数亦大幅改善3.5个百分点至51.7%。服务业PMI走平、为49.3%,新订单、预期指数弱改善,销售价格明显回升1.2个百分点至48.9%,从业人员下滑0.4个百分点至46.3%。
总体来看,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国内消费需求偏弱,四季度增发国债下达节奏偏缓,对12月投资拉动效应较为有限,这都造成制造业PMI继续走弱。
“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四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偏弱,可能对明年初‘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利,需要进一步重视,2024年稳增长政策或将前置发力。”王青表示。
郑后成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压力犹存,工业企业依旧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此外,2024年上半年PPI当月同比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在此背景下,2024年GDP增速目标或为“5.0%左右”,“稳中偏松”大概率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同时,一季度央行大概率降准或降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依旧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预计后期将“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