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动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年全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球贸世界贸易呈现分化发展。元月由降易增
12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2023世界经济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全球的通货膨胀在2022年达到9.2%的历史新高,今年仍保持5%、6%左右的高通胀,受此影响,以美国、欧盟为主体的紧缩货币政策和金融条件全面收缩,直接导致全球融资成本的上涨、投资下滑。
不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顶住外部压力,外贸韧性持续显现。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3.7万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2.1万亿元,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的贡献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建议,未来,要更重视汽车的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支撑着现在贸易的发展,未来要使得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我们加强同伙伴之间的合作,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要求,比如DEPA,不断完善数字贸易的规则体系,这样能为正在分化的世界贸易注入中国力量。”王孝松表示。
中国对外经贸大有可为
在王孝松看来,明年,整体贸易状况应谨慎乐观。
从国际形势来看,大部分经济体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负增长,从出口来看,俄罗斯出口环比下降24%,韩国和南非都下降了11%,说明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都有明显的下滑。
“当前,由于整体上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地缘政治、战争冲突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意向,所以它的影响还将持续。”王孝松表示。
刘元春也表示,后疫情时期的修复慢于预期,疤痕效应不可忽视。同时,中美之间的技术战、脱钩、去风险所带来的全球技术贸易的下降,直接导致全球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放缓,集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是全球芯片交易、半导体交易等高新技术交易额发生了剧烈的下降。受此影响,全球在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相应的扩展上,较疫情前的状况有所放缓,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专利技术的下降上。
在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看来,国际经济合作中考虑非经济因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中国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国际经济合作安全化,因为整个西方世界安全化趋势背后都是去中国化。无论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尤其在供应链领域的去中国化可以说是国际经济合作安全化的一个最终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中国的开放度,尤其是制度型的开放,可以有效地提升去中国化的机会成本。
“因为我们越开放,外国资本离开中国或实现去中国化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这两者是一个跷跷板的作用和特征。中国同样应该顺势而为,而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逆势而上。比如全球价值链重塑一大趋势就是全球价值链的缩短,这是西方国家去中国化的一个基础。同时,全球资本或者全球供应链未来越来越围绕着最终消费市场进行布局,中国在这方面有潜力可挖。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以未来应对这样一个趋势来构建新的比较优势,就是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将为应对全球经济合作的安全化以及去中国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从而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在新的发展时期能够从容地应对,而不至于让去中国化成为一种现实。”李向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中央财经大学经贸学院院长张晓涛看来,从外部的环境来讲,中美关系和全球经贸格局进入艰难的重构期,面对逆全球化,中国以原来的方式参与全球分工的红利受到了一些影响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当外部的贸易动力放缓时,我国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的对策能够发挥一些短期作用;另外有一些长期亟待解决的,比如内外贸易一体化问题,比如服务业的扩大开放问题,比如如何应对产业转移有效对冲的措施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给予短期和长期的综合考量。
立足周边,共同发展
事实上,总体上看,我国出口规模稳、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一个亮点是,11月货物出口由降转增,出口额同比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同时,1—11月份,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当前,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不错,同比增速依然可观。
“特别是数字服务有一个非常强的潜力,而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开始显现出领先者地位,未来在数字贸易规则方面要加强,能够真正起到一个引领作用。”王孝松表示。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兴经济体在2024年将保持增长,如果从亚洲新兴市场整体水平看大约4.5%的水平,其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其加速复苏的重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边贸易机制受到比较大的约束和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RCEP、金砖+机制、CPTPP、DEPA的地位可能区域增强,尤其是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021年亚太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未来亚洲这个区域在全球的地位还会进一步增强,这里面一个典型的体现是RCEP有望成为亚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目前RCEP覆盖人口22.7亿,GDP占全球33%,出口占到30%,是拥有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个地位在不断地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整个贸易上面体现在区域贸易中,今年有一定的压力,明年有望稍微好转。”宗良对本报记者说。
最后张晓涛建议,要研判长期影响,通过营商环境的改革,延续一些产业和生产环节的商业周期,实现产业接续上真实的时空逻辑的衔接。同时要立足周边,不断面向周边地区建立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模式的自贸区网络的建设,做好制度改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环境问题)
-
2023普格县水炬节螺髻山分会场推开序幕 带您收略仄易远族风情
7月19日,2023普格县水炬节螺髻山分会场推开序幕,仄易远族传统竞技行动角逐、本去世态仄易远雅横蛮展演争先退场,一场具备彝族本去世态特色的斗牛、斗羊、赛马角逐正在螺髻山水炬场卓越演出,提醉出普格阿皆 ...[详细] -
多批蔬菜大米支援上海!国家发改委强调畅通好“最后一百米”物资配送|快讯
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介绍,针对吉林、上海等疫情重点地区,国家发改委组建了工作专班,坚持与吉林、上海等有关部门每日衔接,积极协调推动相关保障工作。 ...[详细] -
摘要:在此次增加1000亿元额度之后,今年内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额度达到3000亿元,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详细]
-
央企重组又有大动作!中国交建与中国建材资产置换,欲分拆子公司“借壳”上市
摘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院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置换,中央企业将自己的非主业资产、非优势资产剥离,引入自己的核心主业资产,有利于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减少同业竞争。” ...[详细] -
9月1日,国家医保局宣告了《闭于宣告2023年国家根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战去世养保险药品目录救命经由历程模式检查药品名单的报告布告》,386个药品经由历程模式检查,其中收罗222个目录中药品,164个 ...[详细]
-
摘要: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公布,3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7.2%。 ...[详细]
-
未来碳中和领域投资或超250万亿,当务之急是形成碳价格发现机制「博鳌时间」
摘要:在刘俏看来,梳理过去四十年我们的发展模式,投资拉动是不变的主题,未来在碳中和对整个产业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冲击的时候,需要的投资金额是天价数字,据估测将达到250万亿人民币以上,分布在未来三四十年时 ...[详细] -
环保板块近九成个股下行,多只新股走势疲软,恒誉环保成科创板首家*ST公司「环保周评榜」
摘要:截至本周五4月29日)收盘,环保板块涨跌幅为-7.27%,上证指涨跌幅为-1.29%,深证成指涨跌幅为-0.27%,创业板指涨跌幅为0.98%。环保板块表现动力不足,跌幅超过大盘,但板块内有4只 ...[详细] -
7月6日,州公安局妨碍凉山公安背人仄易远述讲“砺剑”动做新闻通气会。 ...[详细]
-
又一个万亿市场!新型储能迎来顶层设计,2030年将全面市场化
摘要:《方案》重点强调推动多元化技术发展与安全控制,以示范试点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到2025年新型储能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 ...[详细]
- 9月全国货运保持高位运行,新疆单日装车量连续16次创新高|快讯
- “布洛芬分给你一板”“阳康后我注册了骑手”……疫情下北京自救互助者的温情故事
- 2022年县域经济400强报告出炉,全国“百强县”强劲复苏,你的家乡排第几?|解码全国百强县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种业振兴!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如何实现?
-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来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板块闻风上涨
- 11组央企专业化项目集中签约,国资委透露下一步国企改革新方向
- “一企一策”交卷在即,哪些产业优先转型?97家央企年底前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
- “订单减少,空柜快堆到门口了!”全球集装箱空箱突然多了起来
- A股46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6万亿元,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 中老铁路开通一周年:通关时间缩至5小时内,单月货运量增长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