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谱网 > 环境问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布局,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
新闻谱网2025-04-02 07:56:22【环境问题】4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我国要遵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围绕这一总基调,从宏观政策、总供需、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等多方面对明年的经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全年CPI目标提前完成!中央政治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局会局年经济数据显示,11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3%,议定环比上涨0.4%。调布这是CPI今年首次破2,但通胀仍将保持温和态势,且已经提前完成年内3%左右的增长目标。尽管下半年有暴雨的侵袭,使得菜价有所波动,但总体而言,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农产品供应有保障,有利于物价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11月PPI同比上涨12.9%,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多个品类的工业品价格由涨转跌,与CPI剪刀差降至10.6%。
在市场人士看来,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逐步临近,各项数据的稳定有利于宏观政策的调节。
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我国要遵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围绕这一总基调,从宏观政策、总供需、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等多方面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当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过程,要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以效率提升代替过去简单的要素投入。不过,与此同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2022年财政刺激措施加码是大概率事件。
剪刀差收窄
随着天气转冷,猪肉、菜价又有上涨趋势。“前臀尖、后臀尖15.9元一斤,排骨19元一斤,上涨挺明显的。”12月9日,北京大兴某菜市场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数据显示,受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共同影响,CPI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3%,重回“2时代”,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仍是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11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涨幅有所扩大,推涨CPI0.43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降转涨,上涨12.2%。
“CPI涨幅扩大较多,除了受到11月新涨价影响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0.6%,涨幅比上月扩大14.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据了解,从2020年9月,CPI环比下滑0.7%开始,此后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都在低位徘徊。此次CPI同比上涨破2,达到年内新高。
“预计年末CPI同比会继续运行在2.0%上下。当前,受到国内疫情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强,但果蔬、能源工业原材料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释放,供应充足,加之基数效应减弱,国内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在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看来,CPI同比增幅有所扩大,除了基数效应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PPI持续高涨已经部分传导到下游,导致非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其中,原油价格11月有较大幅度上涨,也导致交通通信价格大幅上涨,这部分成本在快速传导至终端消费品。
“如何有效控制大宗商品原料成本,减轻中小企业经营负担,收窄PPI与CPI的剪刀差,是202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王军表示。
一个利好是,11月份,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PPI涨幅有所回落。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涨3.3%转为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多部门联动遏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涨20.1%转为下降4.9%,煤炭加工价格由上涨12.8%转为下降8.4%。”董莉娟表示。
在市场人士看来,当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由涨转降,10月已经是PPI同比增速的高位,预计12月和明年PPI将呈现逐步震荡回落态势。
深度布局
物价保持稳定,这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会议不久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大幕开启。作为级别最高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中国经济政策将自此成型。
不过,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中国下一步如何实现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备受关注。
从政治局会议来看,2022年,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事实上,“稳中求进”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主基调。自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稳中求进”明确为工作总基调开始,遵循至今并不断深化。
从经济增长看,今年宏观经济持续恢复,但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明年要保持经济常态化恢复,应该下大力气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因为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保持一个在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
“从财政赤字率的设定上看,仅2020年因为疫情,财政赤字率才突破3%,达到了3.7%,2021年随着经济恢复,财政赤字率回落到了3.2%,但考虑到2022年逆周期调节措施加码的需要,预计2022年财政赤字率会持平于3.2%左右。”李奇霖表示。
货币政策方面,按照预测,明年货币政策大概率要加强对实体稳增长的支持,实际操作中可能略偏宽松,降准甚至降息都在政策工具中。
“因为降准的作用要弱于直接调低LPR利率。降准后资金还是在银行间市场打转,降准后即使能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能否向信贷和社融的传导还受银行风险偏好、银行资本金约束、实体融资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降息通过直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对实体融资需求的改善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李奇霖表示。
同时,要实现“双碳”计划,对过剩产能的淘汰、对落后产能的置换,或将继续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而对于低碳排、低能耗产业的投资升级、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则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体现在需求侧管理当中。
按照政治局会议要求,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很赞哦!(42)
下一篇: 短时候焦冰市场或者将逐渐触顶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需要倍加努力
- 猪价低迷为何龙头猪企却加速出栏?未来猪价要靠消费支持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 直击北京年后招聘现场:线下招聘火爆,宣传单都不够用了
- 三一集团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2022年规上企业利润下降4%,钢铁、疫苗制造行业等降幅较大|快讯
- 出远门的人多了!一季度铁路客运同比增长66%,货运屡创新高|“经济复苏”调研行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不会减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5.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快讯
- 12月制造业PMI创新低,疫情冲击正在见底|快讯
- 彭华岗明确国企改革新方向:下一步重点打造现代新国企|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新零售业的中场战事:消费复苏下加速布局,中国品牌颠覆全球零售格局
- 地震致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港停摆:集装箱倒塌、大量船舶等待,全球贸易影响几何
- 超预期!猪价菜价拖累CPI回落至“1时代”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 商务部调研2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外需下降、订单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快讯
- 3%!2022年GDP出炉,其中四季度增长2.9%|快讯
- 亮相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何再提强化环评?|聚焦2023全国两会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将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快讯
- 扩内需成效初显!前两月投资消费回暖明显|快讯
- 涉及光伏、风电!传统能源巨头中国能建发力新能源,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
- 大连买多套房便宜了,契税下调至3%|快讯
- 去年央企实现营收39.4万亿元,今年发展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 高于预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快讯
- 进出口一季度开门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6.8%!外贸企业“出征”广交会
- 消费回暖竞争加剧,饮料赛道行业巨头创新谋变
- 3月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7%,仍保持扩张态势|快讯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八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看病更方便了!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美可以合作,中美应该合作
- 春运今日正式开始,首日630万人次踏上返乡路|快讯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澳门如何发出亚洲科创最强音?
- 各地经济增长目标确定!21个省份调低预期增速,稳投资促消费成重点
- 中国和印度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亚洲经济体2023年加权GDP增长率或达4.5% |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桑百川:建议放开海南岛内免税政策|快讯
- 成都跻身“2万亿俱乐部”剑指大都市,下一个是谁|万亿俱乐部猜想
- 税务总局:前2月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3月增长17.9%|快讯
- 人社部:人口负增长不影响劳动力供给,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快讯
- 逐月向好!一季度进出口增长4.8%|快讯
- CPI“破1”!菜价领跌,3月同比上涨0.7%|快讯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香港澳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1月CPI同比增长2.1%,猪肉价格影响减小|快讯
- 一季度税费收入达79721亿元,全年减轻税费将超1.8万亿元
- 2月制造业PMI升至10年新高,地产基建加速回暖
- 住建部定调2023楼市:“预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蝉脱壳”,投机炒房仍将严控
- 累计发送旅客3.48亿人次!铁路春运正式收官|快讯
- 又见“抢票大战”!直击疫情三年后的首个春运:没什么能挡住回家的脚步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相比GDP老百姓更在乎身边具体事
- 央企重组又来大动作!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涉及万亿元资产
- 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任重道远,金融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护航?|“经济复苏”调研行
- 消费回暖!3月同比增长10.6%|快讯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 鸡蛋市场调查:连降六周后蛋价悄悄“抬头”,未来还会不会有过山车?
- 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快讯
- 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预计最高峰发送旅客500万人次|快讯
- 猪价回暖,个股集体上涨!“二师兄”的春天回来了?